找回密码
 加入怎通
查看: 1060|回复: 1

[其他] 行为法学会张之楠:宋濂的佛学思想

[复制链接]
山核桃5元 发表于 2012-03-20 02:08:3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行为法学会张之楠:宋濂的佛学思想

作者简介:张之楠,男,1974年8月出生,汉族,山东曹县人,中共党员,研究生学历。1995年7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学院,1995年7月至1998年6月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,1998年6月任职于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,期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任副市长。2008年6月至今任职于中国行为法学会,先后担任副秘书长、副会长,并就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。

(张之楠,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)

内容提要:作为明初佛教护法者,宋濂自称为“永明后身”,一生阅遍三藏。正因为尽阅佛教经藏,故而他对佛教的典籍、历史、教派非常熟悉,对各宗派之间以及明自性与经论(文字)之间关系的认识相当辩证而理性。宋濂认为佛教各宗各派都是开悟学佛者,这是佛教的“真实义”,要开悟最重要的是明心;而明心,既要熟读佛经典籍,又不能执着于经论。

关键词:宋濂   宗派   自性   经论

宋濂的佛学修养和水平,深受国内外研究者重视。最早应该是日本学者忽滑骨快天于1925年出版的《中国禅学思想史》下册中对宋濂佛学思想的评价,但著者对宋濂的佛学水平不太认可,说:“如濂明初第一流人物,而其所见如是平凡,祖道之陵迟可知耳。”[1]明代佛教无新佛经和新教义出现,处于衰落阶段,宋濂在佛教理论上亦无惊人之发明,皆是事实,但却不可因此而忽视宋濂“深究内典”的佛学水平,以及他对明初佛教的维护和传扬之贡献。宋濂在儒学方面又调和朱、陆二家,所用之理论与方式,和佛教有密切关系,正如侯外庐等主编的《宋明理学史》所论,宋濂识心、明心的方法和工夫,不是对身外之物的格物穷理,而是取“佛氏空寂”之义,从佛教的“不二之门”入手。本文重点即从宋濂佛教思想中重“心”的方面进行论述。

宋濂自称为唐末五代宋初僧人永明延寿后身,在《血书<华严经>赞》序中说:“无相居士未出母胎,母梦异僧手写是经,来谓母曰:‘吾乃永明延寿,宜假一室以终此卷。’母梦觉已,居士即生。”[2]无相居士乃宋濂为自己所起之号。钱谦益《跋善继上人血书<华严经>后》论云:
善继上人血书《华严经》,故学士承旨宋文宪为序赞,新安有谢陛少连者,为之跋尾备载此经去来事,而曰:“永明师一转为善继,再转为文宪。”以文宪为善继后身误也。文宪序云:“无相居士未出母胎,母梦异僧手写是经来,谓母曰:‘吾乃永明延寿,宜假一室以终此卷。’母梦觉已,居士即生。”其《赞永明遗像》曰:“我与导师有宿因,忽悟三世了如幻。”此文宪为永明再来之证也。若永明之为善继,善继之为文宪,陛之言将安据耶?[3]
谢陛说永明延寿后身为善继,善继后身为宋濂,钱谦益颇不赞同,力证宋濂乃永明延寿后身,而非善继后身。
宋濂自称为永明后身,曾受到讥讽,有人讥其启后世狂妄之徒:“文宪自说永明后身,得无违佛清净明诲,而启后世狂妄之徒,以凡滥圣之端乎?”对此,近代印光大师为宋濂辩护说:“出格之人,不可以常格律之。君岂不见傅大士之自称弥勒现身乎?彼既不以为非,此何独以为非乎?且狂妄滥圣,适足取辱,如刻人粪为旃檀形,岂能与旃檀相混哉!”又有人说:“如来智断究竟,其功德智慧,神通道力,不可思议。永明虽高,去佛甚远,况文宪乎?”印光大师又为宋濂辩护说:“君亦知皇帝微行之事乎?智者知是皇帝,愚人视作平民,更有疑其为细作,为盗贼者,何独于如来内秘外现而疑之?须知此正如来权巧设化,密示即生即佛,即权即实,即生灭而寂灭,即同居而寂光,治世语言资生业等,皆顺正法,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之微旨也。上根之士,目击道存;中下之流,因言解了。以大慈悲,偶一现此即迹显本之事。俾浅见之人,备知法身大士,普现色身之不思议事。如阴间之事,阳间不知。然上帝亟欲世人改恶迁善,亦尝摄阳人以入阴,示阴狱于阳世。上帝教人之权巧方便,尚非凡夫情见所能测度,况菩萨神变无方者乎!予故表而出之,企人各遵行,同出娑婆,同生净土,以慰弥陀展转现身之大慈悲心,亦不孤负文宪写经、孙君刻板之一番至意。”[4]
宋濂自言为延寿后身,晚明文人袁宏道则言其为圭峰分身。宋濂曾作《跋<金刚经>后》,文中叙《金刚经》云:“其二十一分,增多六十二字,即非什本,而后人据五译以钞入之尔。世之名僧达贤诠释此经,殆且百家,独无著、天亲二论师,配一十八住,断二十七疑,允合先佛微妙第一,真实了义。濂欲据之作集解一部,病于烽火未息,志莫能遂。因缮录成卷,置巾箱中,朝夕玩绎,庶几了空名相,洞明觉地。他日于一毫端现诸万象,破种种迷,成种种智,尚未能晚也。”[5]宋濂对《金刚经》朝夕玩绎,并欲作一部《金刚经》集解,因病而志不遂。对这篇简短的跋,袁宏道加以高度评价:“景濂一跋,叙述详委。此公邃于禅,而教典尤博,紫阳、圭峰分身入流也。”[6]宋濂以儒者自任,又深入佛教,故袁宏道言其为紫阳、圭峰分身入流。
宋濂又在诗中自言为菩提种:“我生本是菩提种,误婴世网未解脱。”[7]知其对佛教之感情异常深厚。
宋濂反复提到,其早年遍阅大藏经,《日本建长禅寺古先源禅师道行碑》中云:“予早岁屡阅一大藏教,晚独慕乎心宗。”[8]《四明佛陇禅寺兴修记》中云:“余也不敏,尽阅三藏,灼见佛言不虚,誓以文辞为佛事。”[9]正因为尽阅佛教经藏,故而对佛中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TONY 发表于 2012-03-20 08:25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个要看看 挺有意思啊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怎通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网站地图|真牛站长论坛 ( 苏ICP备2023040716号-2 )

GMT+8, 2025-11-28 09:03

免责声明:本站信息来自互联网,本站不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,如有侵权等情况请联系420897364#qq.com(把#换成@)删除。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